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成立于2009年初,前身为1998年成立的文法系,现有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3个本科专业,有行政管理第二学士学位培养资格,具有公共管理硕士(MPA)和工商管理硕士(MBA)培养资格。有行政管理、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劳动与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4个学校的立项建设学科,有6个研究所、2个文科实验室,是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辽宁区域发展战略研究基地、省委讲师团学习型党组织共建基地、阜新市干部教育培训基地、阜新市社科联公共管理创新研究基地。全院共有教职工61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7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3人;具有博士学位和正在攻读博士学位教师24人。学院在读研究生、本科生1000余人。
学院倡导“公正、纯诚、笃学、求索”的院训,促进全院师生员工养成天下为公、正直无私的胸怀,纯正朴素、诚实信义的品质,坚守志向、终生学习的习惯,矢志不移、探求真理的精神。
学院坚持以“五个一”特色人才培养目标为方向、第一和第二课堂同时创新驱动的“一向两驱”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具有天下为公胸怀和公平正义理念,熟悉基层和资源行业状况,专业知识扎实,服务社会技能较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创新型公共管理与法律人才。
一个人能不能有所成就,不仅看智商,还应看情商,更需看德商。大学文化是崇尚道德的文化,美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所大学宾州大学的校训就讲到道德:“没有道德的法规是徒劳的”。而公共管理和法学人才由于其社会职责的公共性,道德要求更高。公共管理与法学院将一直把提升全院师生的道德水平作为学院工作的首要要求。将坚持以重大节日和纪念日为契机,大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结合专业,大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积极开展社会公德和诚信教育。以每年新生入学和毕业生离校为契机,大力开展爱校荣院教育。以团支部共进成长工程为载体,抓好学风、考风建设,对学生作弊、违纪零容忍,努力消灭违纪作弊现象。
教学质量是学院的生命,科学的教学计划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蓝图。学院将从高等教育教学规律、社会发展趋势、就业需求、学生需要、兄弟院校经验等方面出发,科学调整教学计划。积极推进教师实践工程,选派教师到相关政府部门及司法部门进行挂职实践。从政府部门聘请相关干部到学院兼任学生素质拓展实践导师。
第二课堂素质拓展活动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素质公共管理和法学人才的培养更是至关重要。学院将大力支持学生社团活动,并经常性地开展案例辩论赛、学术论文竞赛,安排学生到相关政府部门进行顶岗实习。逐步实现每名本科生在大学学习期间参加一次顶岗实习、参加一个学术社团、参加一次学术竞赛、公开发表一篇学术论文。
三千年前,有位哲人说过:头脑不是被填充的容器,而是需要被点燃的火种。人无全才,人人有才。牛津大学培养了多位首相,它有这样一个说法:导师在学生面前“喷烟”,直至在学生心里点燃火苗。学生要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火种在哪里,在导师的帮助下把火种点燃,就有成才的可能。学院大力推进本科生导师制,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定期举办“求索”学术沙龙,加强教师之间和师生之间的学术交流,点燃学生心中的成才之火。
就业是学生的根本利益所在,是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和立脚点,学院将调动全院师生积极性,采取强有力措施,全力抓好就业工作。
形成鲜明的特色是公共管理与法学院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学科建设是学院特色形成的龙头。学院将围绕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面向基层和行业的行政管理、人口迁移与社会保障、土地复垦与土地流转等方向形成鲜明的学科特色。
学院的发展需要科学的机制、完善的制度和群体的智慧做保证。学院将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形成完善的制度体系,实现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学院将开通学院书记、院长信箱,积极推进院务公开。学院欢迎全院老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学院管理和建设,积极为学院发展献计献策。
公共管理与法学院执着于未来美好的愿景,立足于辽宁西部的一方热土,坚持“师生为本、追求学术、造就人才、回报社会、特色发展”的办院理念,追求民主、科学、法治、公平、正义的现代价值,致力于知识传承、思想创新,努力把学院建成特色鲜明、和谐高效、在国内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公共管理与法学院。成为辽宁省公共管理与法律人才教育培训基地、有影响的公共管理特色研究成果产出基地和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智库。
“有所法而后能,有所变而后大”。公共管理与法学院将吸取太阳石精神的营养,勤学慎思,创新进取,与辽宁工大共同腾飞,与祖国共同进步,与世界一起发展,与未来携手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