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学生工作 心理健康 正文

【心理诊室】“摆烂”折射出怎样的心态

作者:公法学院时间:2024-04-30点击数:

  如今,“摆烂”一词逐渐取代内卷、躺平,成为各种表情包、网络用语的“新宠”。相信多数人都有过摆烂的经历——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定了目标,却深陷于刷短视频、打游戏等不能自拔,时间不知不觉流逝;抗压能力特别差,又不擅长时间管理,闲的时候有大把时间却无所事事,而一旦重要的时间节点临近,又开始手忙脚乱,明明每次都想做好,却一次又一次陷入上述怪圈,那就索性摆烂吧。

  摆烂体现了一种对事情向糟糕方向发展而不作为的态度。其实,摆烂背后的心理机制较为复杂。偶尔的摆烂有着应对过度焦虑的积极意义,而反复的摆烂却会让人感觉真的“废掉”了。我们应当从社会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了解摆烂背后的原因,进而积极应对。

不同心境下

意义不同

  在不同的心境下,人们会有不同的动机和目标。当我们表达一种情绪的时候,有可能还在默默“捍卫”另一种相反的东西,我们在乎的是如何在多种目标之间找到平衡。因此,关于摆烂的心态,也可以用正反两种观点进行解释。

  正面的观点认为,主动摆烂是一种辩证的行为,其本质并不是真正的摆烂,而是一种积极的生存策略。它体现的是一种退出思维,比如抑郁症患者通过摆烂,释放一些心理压力,在其他自己更愿意投入精力的方面去努力,而不是被自我贬低的情绪全面击垮。

  这种观点的核心是,适度的摆烂能够起到对抗焦虑的积极作用,让人们在面对过度竞争时,摒除干扰,保持内心的宁静;也有助于简化生活,重新排列生活中各项事情的优先等级,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反面的观点认为,反复的间歇性摆烂,除了会带来焦虑情绪,还会带来思维、认知层面的问题。例如,习惯用偏消极的视角看待事情,尽管有时候事情并没有想象的糟糕;难以建立愉悦而健康的人际关系,看不到他人的好,也看不到自己的好;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出改变,即便是客观因素导致了挫败,也会归结为自身的原因;提不起精神,总感觉累,也不愿意社交,给他人很颓废的感觉。

两个主要原因

值得关注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导致反复的间歇性摆烂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持久的拖延,二是习得性无助。

  拖延症从根本上说,是一个人与自己如何相处的问题,反映的是一种自我接受的能力。产生拖延症的原因很多,比如不想面对既定的任务;顽固的拖延者信条,即认为依靠自己的能力不能获得好的结果时,宁可不做,这类人的思维模式是“我必须要做到完美,什么也不做要比冒着失败的风险去做更为安全,如果这一次我做得很好,那么我每次都应该做得很好”;患者有注意缺陷和冲动障碍;所定的目标太远大等。

  拖延症为什么会导致摆烂?这与拖延者不恰当的认知模式有关,他们通常会把行为表现与自身能力等同起来,即我表现不好,表示我没有能力,所以自我感觉很糟糕。

  之所以会形成这种想法,取决于心态,拖延者认为智力与才能是与生俱来的,是固定不变的,因而产生持久的拖延。

  习得性无助是指人们在经历一系列挫折和失败事件后,在情感、认知、行为方面产生的消极心理。人们会将这种无助感泛化到类似情境中,因此而感到抑郁。摆烂可以看作是习得性无助一种更为“自嘲”的说法,代表了人们一种消极的、低水平的情绪状态。看似摆烂、躺平,实际上是内心被无助感深深地困住,无法认可自己的价值,更无法从生活中感受到喜悦和满足感。

  习得性无助的内在原因包括不恰当的归因、低成就动机水平、消极心理定势、低自我效能、低自我概念。而不被外界认可,也会强化人们的习得性无助感。

增加良性反馈

提升自我价值感

  了解了摆烂背后的原因,积极应对或拒绝摆烂,其实并没有那么难。

  客观地接纳自己的不足。要承认自己的缺陷,客观地认识自己,设立更合理的目标;发挥自己的强项,专注于那些在自己控制范围内的事,反而会让生活有更多幸福感。

  借助认知行为疗法。触发情绪的不一定是我们遇到的应激性事件,而是我们对事件的认知。当人们长期面对恶劣环境时,默认反应就是抑郁与焦虑,而人们之所以能抵抗不良情绪,不断在逆境中前进,是因为来自前额叶的高级皮质抑制了这种默认反应。认知行为疗法能强化前额叶功能,让人们不再回到这种默认状态。

  改变认知。停止完美主义倾向,要认识到“完美并不美”,不要为了时刻追求完美而让自己处在过度焦虑的状态。

  简化生活。重新排列生活中各项事情的优先级,将不必要的责任丢掉,留出更多时间和空间给我们爱的人、欣赏的事物、想要抓住的机会。

  学习让大脑高效休息。我们可以通过睡眠、深呼吸、冥想、阅读、与他人交流等方式,获得身心的放松和平静。

  积极应对摆烂,就是要学会给自己构建一个真正有益的生活系统:

  做增加自己心理效能的事情,比如练习正念冥想,停止一心多用;关注当下,增加内心确定感,不陷入对过去的纠结和未来的不安当中。

  尽可能给自己的生活增加良性反馈,比如记感恩日记,承认自己的每一个小成就;学会列计划,而且是对自己友好的计划。

  把更多的时间用在那些能提升自我价值感的事情上,定期审视当下的生活,打破原有的规律并创造新的生活方式,更好地服务于自己真正的需求,让自己同时保持高效和松弛感。

                                                                                                                          来源:学习强国

地址:辽宁省阜新市中华路47号    电话:0418-5110139     邮编:123000  

版权所有: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