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生工作 >> 典型模范 >> 正文

2014年辽宁省华育十佳大学生-法学11-2 汪燕

发布者:公法学院 [发表时间]:2015-01-08 [来源]: [浏览次数]:

人物简介:汪燕,女,汉族,1991年6月生,中共党员。现就读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法学11-2班,担任班级团支书,学习委员,法学13-1班副班主任。曾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孙越崎奖学金,校一等奖学金四次、校二等奖学金。曾在在辽宁工大第八届“雄鹰杯”科技学术论文竞赛中获二等奖,辽宁省第十一届“挑战杯”科技论文竞赛中获二等奖。曾先后获得辽宁省励志成才优秀大学生、五四优秀团员、五四优秀团干部、社会实践先进个人、校三好学生、校大学生道德楷模等荣誉称号。

“优秀是一种习惯”,这句近年来社会的流行语也是汪燕的坚定信仰!短短三年的大学生活里,多项国家级、省级、校级荣誉,她轻松收入囊中;学习、工作、志愿活动,她样样从容应对,游刃有余。在收获荣誉和成绩的同时,她更收获了成长。在这一切的华美背后,她有着怎样的心路历程和品格?她为之付出了些什么?

一、贫寒家境,乐观自强

汪燕刚上大学,就开始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勤工助学。周末、假期,都成了她宝贵的“打工”时间;站柜台、刷盘子、发传单,都曾经是她欣然从事的工作。当然,做家教是一个大学生能够选择的兼职中最有知识含量的,因此也是她从事最久的兼职工作。至今,已先后带过十余份家教。大学生勤工俭学,现在是社会上很常见的现象,似乎没什么特别值得书写的。其实不然。在一个多数同学课余时间都衣食无忧地忙着选择漂亮衣服约会、游玩,或者心无旁骛地学习、考研的环境里,每天衣着朴素、饮食寡淡地忙于四处寻找打工机会的青春后期女孩儿,还是有很多心理感触、很大的心理压力的。汪燕与相同处境的人不同之处在于,一是不仅自强,还很乐观。无论岗位高低贵贱,无论干活多脏多累,无论酷暑严寒,她都顽强地坚持。并以能战胜困难为乐,以能为家里减轻负担而开心。二是大学生的主业和勤工助学兼顾得很好。既没有把勤工俭学变成勤工“减”学,也没有因为学业追求高而放弃勤工俭学。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汪燕有这样超出同龄人的乐观自强的品格,源于从小的家境贫寒和父亲的爱与教诲。她来自四川西部的一个贫困山村,三岁时母亲去世,留下年幼的她和妹妹。父亲去外地打工赚钱,供姐妹俩念书。她和妹妹作为留守儿童,和年迈多病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小学五年级起她就离家住校,独立生活。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贫寒的家境,母爱的缺失,没有消磨她的意志,反而锤炼了她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意志品质。她时刻谨记父亲语重心长的倾诉:“女儿啊,你娘死得早,爸爸又没文化,对不起你,没能让你过上好日子,别人家的孩子能天天大鱼大肉,可咱们家的情况,不能跟别人比。不过,咱们家的米饭能吃饱,能吃饱就可以奋斗。今后书读出来了,有了本事,自己改变自己的命运,咱们一家可全靠你了……”

二、孜孜不倦,成绩优异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她深知,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只有自强才能生活得更好,只有努力拼搏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乐观自强不只是用来“勤工”的,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更是学习的原动力。有了乐观自强、改变命运的品格和信念,就会形成明确的计划、清晰的目标。

从大一开始,她就以通过国家司法考试作为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目标,努力学好每一门基础及专业课程,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汪燕也许不是最聪明的女孩,但是她一定是最努力的那一个。晚上八九点钟办完活动背着书包去自习室里伏案苦读,为撰写一篇论文在图书馆查阅海量资料悉心钻研,为完成一个研究成果挑灯夜战,这些都是三年来同学们眼中汪燕的常态。她珍惜每一个学习机会,不仅基本课程学习努力,社会调研也认真对待。在学校组织的社会调研中,她积极参与《辽宁省丹东市农村医疗保险调查研究》,数据采集、情况访谈、资料整理、报告撰写,她每一个环节都付出了超乎常人的努力和认真。勤奋和刻苦换来了各种优异成绩:一次性通过国家英语四六级和国家计算机二级考试;加权成绩排名专业第一;高规格法律研讨会上侃侃而谈;《中国商界》、《中国东盟博览》、《商品与质量》等国家级期刊发表专业性学术论文十余篇;十一届辽宁省“挑战杯”科技论文竞赛二等奖......不用说研究生,现在很多大学教师评职称写论文、发论文都很难,可以想象,一个三年级的本科生,应对那么多考试的同时,针对法律前沿问题,进行着专业角度的关注,认真深入的思考,发出专业的声音,背后会付出多少的心血和汗水。

三、与时俱进,理想远大

她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她在高中的时候就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认真学习党的先进理论知识,积极关注国内外大事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并能积极向党组织汇报自己的思想动态。她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关心党和国家的大事、拥护祖国统一、立场坚定,认真做好组织交给的各项工作。经过党组织的培养和自己对党的认识的提高,她于2011年6月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共党员。担任团支书期间,她又积极主动学习十八大、两会内容,并响应党的号召,策划并筹办了“我的中国梦”主题团会。她有远大的理想,她希望:以后作为法律工作者,能够知法、懂法、守法、用法,运用法律真正为人民服务,为他们做点实事,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坚持正义,维护社会公平,为建成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敢作敢为,认真负责

汪燕不仅是个学习好的好学生,更是一个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学校活动、社会志愿服务等工作的敢做敢为、乐于奉献的好学生。

一入学,她的踏实肯干,乐于奉献,责任心强等特点,就让老师和同学们一致认可,选她为法学11-2班团支部书记。三年来,她很好地与班长等其他班委合作,精心策划“美丽感恩心,开出中国梦”系列活动、“珍惜你我他”聊人生,聊理想活动等等,让同学们在参加活动增进友谊的同时,能够真正受到教育、触动。其中“美丽感恩心,开出中国梦”系列活动被评为校级先进项目,法学11-2班也被评为校级先进班集体和英语四级标兵班。

作为高年级优秀学生干部,汪燕还被选拔担任了法学13-1班副班主任,“亮态度,扛责任;抓细节,决胜负”是她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她这一工作期间获得广大师生认可的法宝。

作为一名“贫困生”,汪燕对于学校、师生乃至社会给予的点滴帮助,充满感恩之心。这是她参与了几乎所有本校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的原动力。无论是“慈善阜新,阳光心行志愿服务”活动,公共管理与法学院合作教育,辽工大法律援助志愿普法活动,昊海老年公寓“尊老爱老助老”活动,还是青年志愿行志愿者服务都留下过她辛勤忙碌和默默奉献的身影。她把这些既看成她回报社会的机会,也看成她锻炼乐于奉献的品质的机会。

在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里,她一直用不懈的努力和坚定的信念秉承着 “诚朴求是,博学笃行”的校训,践行着“朴实无华,坚韧顽强,无私奉献”的“太阳石精神”。她相信“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命运定可改变,更坚信“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只要励志自强,青春定能无悔!她会一直对生活充满热情,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对待一切,并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对待身边的人和事,尽力把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做得更好。